了解更多詳細信息請致電
400-677-0389或給我們留言
決定需求階段
1、產品經理自己YY需求:
大把的產品經理其實并不是自己產品的用戶,或者說平常用自己的產品不多。在這種情況下,很容易陷入自己的YY,“我感覺”這個詞出現在自己內心OS的概率特別高。
建議:
1> 如果你不愛它,也不想深入了解它,請你let it go~
放過你自己,也放過這個不被你所愛的產品。我想,只有思想到一定境界的人,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下這點:
“拋棄了內心對不同事物的感受,把所有產品都抽象為“它只是個產品,差別在于行業(yè)和針對的用戶群不同。”
然而,大多數人都是做不到這點的。
2> 如果你愛它,或者想要深入了解它,請你learn it~
這里說的,主要就是行業(yè)知識了,脫離行業(yè)知識去做產品顯然是不可行的。 當然,知識也有廣度和深度上的差別,從專有名詞到產業(yè)鏈等等,這個就視你自己想要了解的程度定了,當然,我個人認為了解的越多,考慮的東西也會變多,越有可能聯結各種可能性。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:如果你不懂k線圖,你如何去告訴猿猿們k線圖里那一根根的紅綠柱子代表的其實是開盤價、收盤價、最高價、最低價這四個價格、圖里的“花花綠綠”的幾根連綿不絕的線其實是n天的價格均線呢?
2、產品經理從自己角度理解需求
產品經理是自己產品的用戶,甚至是資深用戶。不要以為這樣很high,“度”把握不好就容易陷入只管自己的陷阱里, 這個陷阱,可能體現在:產品面對的用戶群的把握、產品的重點/方向把握、是否要某個需求、需求之間的優(yōu)先級等等。(具體的體現細節(jié)闊以以后再另起文章)
舉個例子:周五的時候,我和設計大人在溝通策略頁改版的時候,幾個猿猿們“吶喊”了:
1、“大屁股大人”說:“其實我只關心自己買的股票的相關策略有哪些,相關熱點新聞有哪些,你告訴我的股票后續(xù)怎么買賣就好了,其他的我不看”
2、“套神”說:“我每天從當天的漲停股票里選,順便結合熱點主題,最后決定買啥的”....
然而我可能跟他們的炒股票、選股票以及賣股票的方法都不同,我傾向自己去看熱點主題、結合新聞,再結合股票的k線技術指標(macd、rsi、主力籌碼等)、龍虎榜、最近是否有公告,有時候還會視情況看公司基本面啥的。
用自己的產品久了,就容易把自己的產品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然而,“你”只是產品的一部分,并不是全部。像你這樣的用戶占多少、其他用戶又占多少,分別的需求如何,這個是非常值得度量的。
其他關于產品更上層的部分,就不多描述惹,畢竟一般的產品經理涉及不到,并且我的經驗也不足以講得清這個,啊哈~(but,希望在不久后,可以講得清)
具體的需求分析階段
1、業(yè)務流程不夠了解
這種情況下,可能會導致某個流程沒有考慮到,或者考慮到了全部的流程,但是流程中的細節(jié)又欠缺考慮。
建議:還是上文的增值自己對行業(yè)知識的理解。這里的行業(yè)知識可能就更偏向深入和具體一些了,而不是那些泛泛的。
有句話說的好:
不想當領域專家的產品經理都不是優(yōu)秀的產品經理……^_^
2、思維邏輯不夠清楚
在對業(yè)務流程的理解沒問題的前提下,分析需求,但是可能會存在一些邊界條件沒有考慮、有些影響需求的條件沒有考慮的情況。
舉例:注冊流程流程看起來最簡單,但實際上判斷條件是非常多的,以手機號注冊賬號為例子,需要至少以下判斷:
手機號為空
手機號格式出錯(暫定支持中國手機用戶,11位)
驗證碼為空
驗證碼錯誤(多余/少于規(guī)定的長度、存在不支持的特殊字符、不為正確匹配)
密碼為空
密碼輸入不支持的特殊字符
密碼長度超出使用范圍
這樣交叉起來就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了,還不算手機號不作為用戶名、是否有確認密碼等,不然可能性會更多。
建議:都不是天生就能考慮到所有細節(jié)的,需要平時多多練習:
一個比較復雜的需求做完后,再重新梳理一次邏輯,總結一下之前做的不好的部分;
自己經常演練下復雜的邏輯,鍛煉下自己的思維能力;
學著慢慢注重細節(jié),邊界條件、判斷條件很多都藏在細節(jié)里;
有時候看看偵探小說、學學數學啥的(蹲在墻角猥瑣的笑);
制作原型圖階段
1、不畫手稿直接畫電子稿
一般具體的需求分析結束后,會開始畫具體的原型圖。在剛開始做產品工作的時候,一般我會直接用axure畫原型圖,現在想來,這是非常浪費時間的。
why?
原型稿中體現的不僅是需求分析,還有頁面內容、內容的布局優(yōu)先級以及頁面的交互行為,相當于同時考慮很多內容,誰有信心,畫一遍原型稿就能都覆蓋周全?
因此,根據我自己目前的認知,建議醬紫做:
確認頁面上需要展示的內容;
確認信息的優(yōu)先級;
確認布局以及交互;
并不是說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步驟來進行,重要的是,試著一個時刻只關注一個思考點,不然太多要考慮的東西同時考慮,有時候反而會亂。
然后,重要的事情我偏只說兩遍,那就是:
畫手稿!畫手稿!
至于為什么我建議全程畫手稿呢?
更省時間。鉛筆一畫就好,如果是電子稿,還得先選擇某個部件,再畫,總體的時間花費誰多誰少不用多說吧;
試錯成本更低。就算自己推翻自己的版本,或者別人推翻你,也沒關系,橡皮一擦就好了,不至于浪費太多時間;
2、不跟設計師溝通直接畫電子稿
這個其實是承接第1點的,如果貴司有交互設計師的話,那么拿著你的嘴+需求分析+手稿沖向她吧,術業(yè)有專攻,專業(yè)的事情要相信專業(yè)的人;如果貴司沒有交互設計師,那么也同樣沖向設計師,兩個腦袋應該會比一個腦袋看到的問題多。
3、原型圖保真度太高
這個也是我自己曾經犯的問題,可悲的是還是深以為自己666的地方。剛做產品的時候,總感覺原型圖保真度高的話,自己就很厲害。(不知道自己呆逼果然很可怕)
why?
一般的需求原型圖的目的在于程序猿把你要做的東西做出來,那么如果你拿著你的需求分析+大致的靜態(tài)原型/手稿+嘴他就能完全理解的話,你還要花大把的時間在原型圖中的各種面板和復雜邏輯判斷干嘛呢?
把時間“浪費”在思考為什么做這個需求上不是更有性價比嗎?
當然,原型圖這東西是要分類型的,一般日常的需求分析不需要高保真,但是在需要去拉投資或者其他情況下可能還是需要高保真的,這個我就不多說啦~
有關于電子稿和手稿多說幾句:
有關于這點,我覺得如果是小團隊的話,從完成需求的角度上說,其實真的不太需要電子稿,手稿+嘴+需求分析足以。
but,還是有需要電子稿的時候滴:
1、為了人多做投影展示的時候;(其實人多的時候也還是有可能不需要滴)
2、為了存檔;(為了自己清楚自己的版本迭代)
3、為了程序猿們查看再理解;(這個是很必要滴)
貫穿始末的 “溝通”
1、和用戶溝通
多和使用你們產品的用戶溝通,了解他的使用方法、流程是什么、為什么這么用、他覺得哪里不好、他還希望有什么等;
多和沒使用但是可以變成你們的用戶溝通,了解他怎么用其他的產品、為什么用那些產品、為什么不用你的產品等;
這個可以有多種方法,就不再這篇文章里展開惹。
2、和更靠近業(yè)務方的溝通
就像我在開頭所描述的情況,如果你的產品是非常依賴于內容,那么你要持續(xù)和生產內容的人們去溝通,去交流。這樣的好處在于:
既定的需求,更不容易返稿;
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新需求的火花;
3、和設計師的溝通
如果你的需求分析包括需求邏輯+原型圖的話,那么和設計師早日溝通為好。這樣做的好處在于:
設計師在和你溝通的過程中,能夠更理解業(yè)務。懂業(yè)務的設計師做出來的交互和UI比不懂的會考慮的更全面和更接近你想要的。
相互溝通的過程也是相互學習進步的過程。產品經理雖然不需要精通交互、 UI設計,但是也是需要懂得,而類推到設計師也是一樣,這是一個win win的過程。
選購指南:
本公司主要為山東地區(qū)的商業(yè)、企業(yè)單位及個人提供各類定制開發(fā)服務,如:軟件定制開發(fā)、APP定制開發(fā)、微信定制開發(fā)以及P5業(yè)務支撐平臺等整體的信息化解決方案,能夠滿足各種大中小型商業(yè)、企業(yè)及個人的需要。
如需了解本公司的詳細業(yè)務情況,敬請訪問本公司官方網站:http://www.lynnobermoeller.com。
公司名稱:山東森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濟南市高新區(qū)齊魯軟件園C座3樓
公司網址:http://www.lynnobermoeller.com
業(yè)務QQ:176099777
聯系電話:400-677-0389
我們的微信
我們的微博